杨澜对提问者的问题作了清晰的辨别,采取分条陈述的方式,又巧妙利用数学上的加减法概念,条理清晰,语言简练,让人记忆深刻,回味无限。
三、想清思路,灵活回答
在了解对象、理清思路后,可以采用多种回答方式,具体包括:
1.正面回答法
正面回答法即问什么,答什么。有些问题过于简单或者让回答者提不起回答兴趣,因此应付了事,正面做出回应;或者是沟通的内容很简单、毫无创意和建设性,问话和回答的目的仅仅為了聊天。例如:
相声大师侯宝林有一个著名的段子:兄弟俩隔著板壁住,一天夜里,弟弟开门小便惊醒了哥哥:
“谁!”
“我。”
“咋?”
“尿!”
一字一句,简洁明了。有话则短,无话则免。
2.拒绝回答法
拒绝是一种艺术,当别人对你有所求而你办不到时,你不得不拒绝他。拒绝是很难堪的,不得已要拒绝的时候,也要有一些技巧。例如:
“承蒙邀请,我很高兴,我对贵机构十分钦佩,可惜今天实在是分身无术,美意隻能是心领了。”
善于接受,也要善于拒绝,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才活得坦荡无悔。
3.报告回答法
对于有些开放式的问题,可能需要很多语言,甚至长篇大论来回答,此时建议使用报告回答法来回答问题。对于即将回答的问题,在脑海中甚至是书面上列出提纲,回答时逐条进行充实。使用此法要注意内容的精简与要点的突出,尤其要注意语速、语音的控製,使提问者不至於在听取报告的过程中失去耐心与兴趣。
4.反问回答法
有些问题,回答者自身还没有得出结论,或者不愿意回答,则可以使用反问回答法。可以将提问者的问题进行引申或者转化,使问题进一步明确或者弱化,从而使回答者能够针对新的问题进行回答。例如:
“你希望我去吗?”
“我有必要回答吗?”
必须注意的是使用反问回答法之前,要考虑到提问者的感受,并根据问题本身的特性决定是否将问题反弹回去。
5.跳跃回答法
跳跃回答法是指在回答问题时,并没有从提问的角度正面回答,而是围绕著沟通的主题,从一个新的角度,甚至看起来是“答非所问”的角度进行回答。跳跃回答法能够激发人和人沟通的欲望,有利於问答双方之间互相启迪。例如:
“妈妈,火车为什么跑得那么快?”
“是呀,火车跑得可快了!过两天带你到爷爷家,咱们就坐火车。”
这样的问题经常是一句半句很难讲清楚,可以通过提出更新鲜、有趣的答案,利用提问者的好奇心理,把对方的兴趣转移开。
6.转嫁回答法
转嫁回答法适用于一些特殊的场合。例如,当被问到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但回答者知道在场的某位人士恰好是这方麵的专家时,就可以将问题转嫁给他: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但超出了我的研究领域。或许这方面的专家××先生可以给你解答。
这样回答既满足了提问者,又赢得了那位被“转嫁”回答问题者的支持。
7.模糊回答法
模糊回答法是指运用模糊或不精确的词语进行回答的方法。陈毅担任外交部长时,一位日本记者向他打听我国核武器研发的情况。陈毅说:
“中国爆炸了两颗原子弹,我知道,你也知道。第三颗原子弹可能也要爆炸,何时爆炸,请你等著看公报好了!”
这种借助于模糊语言的回答,既没有泄露国家机密,又回答了记者提问,真可谓一举两得。生活当中,我们还常能听到这些模糊回答,如“我最近比较忙!”“大多数同学是很负责任的!”“适当的时候”“过几天”“从某种意义上说”等,这样的回答会给说话人留下很大的回旋空间,不管未来出现什么情况,回答人都不会太被动。
1.温家宝总理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出口成章的妙语回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他信手拈来的古文佳句,更為他的谈话增添了许多诗文气息。在回答凤凰卫视记者关於抗击雪灾的感受时,总理说:
“‘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也是人民书写的。”
前两句见于《明太祖宝训》,原句為:“自古有天下国家者,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故一代之兴衰,必有一代之史以载之。”总理对人民基本生活、抗击灾害的全面布局,其用心,其深度,远远超出古时帝王。
温总理接著说:
“5年前,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就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后面三句话出自《宋史·王安石本传》。王安石的“三不足”论断,意谓不畏惧自然灾异现象,不拘泥於前人的法规製度,不害怕人间的闲言碎语。囿於时代的局限,王安石变法失败了,但他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被温总理高明地借用。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三不足”完全可以被赋予新的含义、新的思想。而且,此话和林则徐的名联连在一起说,更升华了不断革新的勇气。
在回答我国台湾地区记者的提问,谈及两岸经贸问题的时候,温总理从容亲切地答道:
“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我脑子里总是在想,‘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我们将继续扩大同台湾经贸交流的范围,包括投资、贸易、旅游、金融,提高合作的层次。”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出自南宋末期爱国诗人郑思肖的《德右二年岁旦》。诗句表达了对故国的心有千千结,而温总理用在这里,既说明经贸的必要性,更蕴含对台湾同胞深切的系念!“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则是鲁迅先生的名句,出自《题三义塔》。温总理在这里直面历史所造成的隔膜,更进一步作了具有历史眼光的期许,谈经贸而超越经贸,非常有感染力,令人回味不已。
2.1860年,林肯与民主党候选人道格拉斯竞选美国总统。道格拉斯资金雄厚,他為了推销自己,特地租用了一辆漂亮的专列,车后安放了一尊大炮,每到一站,就鸣放30响,并口出狂言,要让林肯这个乡下佬闻闻贵族的气味。麵对挑战,林肯没有退缩。当有人问林肯拥有多少财產时,林肯答道:
“我有一个妻子,三个儿子,他们都是无价之宝。此外,我还租有一个办公室,室内有一张办公桌、三把椅子,墙角还有一个大书架,架上的书值得每个人一读。我本人既穷又瘦,脸蛋很长,不会发福,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依靠的,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你们。”
谁都有妻室儿女,林肯却称他们是无价之宝;租用的办公室家具少、书架大,看出他廉洁、勤奋、富有学识;把选民当作自己的依靠,而不是凌驾於选民之上,这些都是林肯真诚魅力的显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说理可以服人,诉情可以感人。
3.面对同时提出的多个问题,如何处理呢?可以避重就轻,可以避实就虚,可以先易后难,也可以“王顾左右而言他”。试看下麵的回答:
问:这些变化将会带来什么影响……你们是否能够继续……你们是否将不得不……
答: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这些变化将使我们提高效率,从而对公众更加负责。至於后面的问题……
回答者选择最容易的一个问题回答,就会有助于抓住要点,同时不必立即回答所有问题。
4.主持人白岩松与北京大学学生的问答:
问:“作为一个由新闻系转入主持行当的人,您认为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其次,现在有很多主持人大赛,您觉得我们应当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这些比赛,而这些大赛又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挑选出怎样的人才?”
答:“你看问两个问题的缺点就是,听完你的第二个问题之后,就会把第一个给忘了。(全场笑声)。当然,不敢忘。新闻系对我的帮助不是具体的指导理论,或者是技术上的帮助,而是让我学会用新闻人的眼光看待、分析这个世界,这才是最重要的。至于你的第二个问题,上届全国主持人大赛的前20名差不多有85%进入了中央电视台工作。而更多的人没有这样的机会,但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同样学到很多东西。你会遇到很多专家,会给你很多专业的意见。会遇到很多选手,互相切磋。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即使暂时结果不理想,我相信以后它会以另一种方式回馈你,所以应当去尝试、参与,并不是所有的事都只看重结果,关键是要从中寻找乐趣。”
问:“您说主持人要‘言有物,人有格’,您认为人格在您的主持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答:“人格不是挂在嘴边的,如果我清楚地告诉你人格是什么样的,那叫‘秀人格’。我记得餘华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外国记者问她,什么文学作品对她影响最大。她说了卡夫卡、马尔克斯。外国记者很奇怪问到,你為什么不说中国的著名作家。餘华说:‘他们本身就在我的血液中。’我觉得说得很精彩。”
问:“您作為一个主持人可以接触很多高官,也会采访很多平民。您在采访他们的时候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吗?”
答:“我们的新闻会客厅有一副对联,叫做‘静会平民百姓,勤访达官贵人’,横批是‘都当人看’。我不会在采访中仰视或是俯视,我们强调以‘平视’的眼光去报道。”
白岩鬆诚恳的回答,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他作為一个主持人的专业素养,更看到了他个人的人格魅力。
“演练题”
1.以小组為单位,每人提出一个问题,并製成题签,组员抽签并选择恰当的回答方式进行回答,小组集体评议回答方法是否恰当。
2.选择自己最擅长以及最不擅长的回答方式和同学进行交流,总结心得。
3.用两种不同的回答方式进行以下训练:谈一谈你的一次失败经历;请你自我介绍一下;你有什么业餘爱好;你的座右铭是什么;你怎么在压力下工作;你如何看待事业和家庭。
4.设计几个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分组依次回答,互相借鉴。
5.你愿意选择希特勒还是肖邦做你的朋友?
6.你敢穿泳装吗?(请设计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回答方式)
训练提示:
1.得体的举止甚至比后期的回答还重要。一定要预先调整好自己的语气,注意周边环境和气氛,从而向提问者传递一个积极的信号,让对方也感受到回答者正在以非常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们的提问,进而奠定回答的胜势。
2.礼貌开场要有度。有些回答者习惯在听完问题后以一种讚许的语气表示感谢,例如,“这个问题很有深度”“这可真是个棘手的问题”“你的这个问题问得恰到好处”等,以此来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这是种技巧,但也应慎用,以免被人怀疑為不真诚。
3.注意多种方法综合使用,让问题获得更好的回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