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拆解骗术:骗子的 “三板斧” 套路

(一)第一步:精准钓鱼,编织甜蜜诱惑

诈骗团伙会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大量个人信息,比如手机号、炒股软件账号等,然后有针对性地拉人进群。群里看似热闹的 “股友”,实际上 90% 以上都是骗子的 “马甲”。他们每天发布精心伪造的盈利截图、交易记录,营造出一种 “人人都在赚钱” 的假象。同时,还会安排 “托” 在群里对 “老师”“专家” 进行吹捧,让受害者对所谓的 “投资项目” 产生兴趣。

除了炒股群,类似的套路还出现在 “刷单兼职群”“虚拟货币投资群” 等场景中。骗子会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设计不同的诱饵,比如承诺高额佣金、超高回报率等,吸引受害者上钩。

(二)第二步:心理操控,瓦解防备心理

当受害者表现出兴趣后,骗子就会开始进行心理操控。他们会先让受害者进行小额尝试,比如小额投资、小额刷单等,并且保证能够顺利提现。就像马先生经历的那样,通过这种 “放长线钓大鱼” 的方式,降低受害者的警惕性,让他们相信这个平台是真实可靠的。

同时,骗子还会利用 “羊群效应” 和 “从众心理”,让群里的 “托” 不断晒出自己的收益和提现记录,制造一种 “大家都在赚钱,就你还在犹豫” 的氛围。在这种压力下,很多受害者会逐渐失去理性判断,加大投入金额。

此外,骗子还会采用 “恐吓 + 诱导” 的手段。比如,以 “账户异常需要解冻”“资金被监管需要缴纳保证金” 等理由,让受害者感到恐慌,然后诱导他们继续转账或取出现金。

(三)第三步:线下交割,切断资金追踪

这是 “遥控取钱” 骗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具迷惑性的一步。骗子不会直接让受害者转账到指定账户,而是以 “规避监管”“安全交易” 等借口,要求受害者取出现金,到指定地点进行交易。

为了让受害者放心,他们会安排专人与受害者对接,甚至会提供一些看似正规的 “手续”,比如伪造的合同、工作证等。一旦受害者将现金交给这些人,就再也无法追踪资金流向,而骗子也会迅速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种线下交割的方式,让警方的资金追踪难度大大增加。据公安部数据显示,2023 年全国涉 “线下取现” 电诈案同比激增 230%,单笔最高涉案金额达 580 万元。由于现金交易难以留下痕迹,此类案件的破案率不足 40%。

三、数据背后的残酷真相

“遥控取钱” 骗术的泛滥,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从地域分布来看,这类案件在经济发达地区和三四线城市都有发生。一线城市因为居民资金量较大,成为骗子眼中的 “肥肉”;而三四线城市的居民,由于反诈意识相对薄弱,也容易成为受害者。

从受害者群体分析,中老年人和年轻上班族是重灾区。中老年人渴望通过投资实现财富增值,安享晚年;年轻上班族则希望通过兼职、投资改善生活条件,减轻经济压力。骗子正是抓住了他们的这些心理,实施精准诈骗。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诈骗案件的涉案金额不断攀升。以前,受害者被骗几千元、几万元的情况比较常见;而现在,十几万元、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案件屡见不鲜。很多受害者不仅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还四处借钱参与所谓的 “投资”,最终血本无归,背上沉重的债务。

四、防骗指南:守住你的钱袋子

(一)牢记 “三不原则”

不轻信:对任何陌生的投资信息、兼职信息保持警惕,不要被高额回报、轻松赚钱的承诺所诱惑。如果真有这么好的赚钱机会,别人为什么会告诉你?

不透露: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包括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骗子可能会通过各种手段套取你的信息,一旦信息泄露,你的资金安全就会受到威胁。

不转账:无论对方说得多么天花乱坠,都不要轻易向陌生账户转账,更不要取出现金交给陌生人。如果涉及到资金交易,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核实对方身份和信息。

(二)学会 “三看技巧”

看平台:检查投资平台、兼职平台是否有正规的资质和备案。可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工信部备案查询等渠道进行核实。如果平台没有相关资质,或者存在大量负面评价,就要谨慎对待。

看收益:任何投资都有风险,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如果有人承诺 “稳赚不赔”“零风险高回报”,那一定是骗局。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

看沟通:注意与对方的沟通方式。如果对方频繁催促你转账、操作,或者拒绝提供详细信息,就要提高警惕。正规的投资、兼职平台不会采用这种压迫式的沟通方式。

(三)遇到可疑情况这样做

冷静思考: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先不要惊慌,给自己几分钟冷静下来,理性分析事情的真实性。

多方求证:向身边的家人、朋友咨询,听听他们的意见。也可以拨打国家反诈中心电话 12381,或者到当地派出所进行咨询。

及时报警:如果确定自己遭遇了诈骗,要第一时间拨打 110 报警,并保留好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记录、截图等,以便警方调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