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经济数据陆续出炉,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其区域表现备受关注。根据国家统计局及各省份最新数据,全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消费市场呈现“东部总量领跑、中西部增速亮眼”的格局。广东、江苏、山东三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称“社零总额”)突破万亿元大关,而西藏、湖北、河南则以两位数或接近两位数的增速领跑全国。消费市场的分化与活力,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性与新增长极的崛起。

东部三省稳居“万亿俱乐部”,消费底盘坚实

作为经济大省,广东、江苏、山东一季度社零总额分别达到1.24万亿元、1.18万亿元和1.05万亿元,稳居全国前三。其中,广东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和消费市场扩容,持续巩固全国消费“第一省”地位。江苏则受益于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线上消费同比增长21%;山东通过“绿色家电下乡”等政策,农村消费增速超过城市3个百分点。

尽管东部省份总量优势明显,但增速普遍低于全国均值(4.6%)。专家分析,这与东部地区消费基数大、外贸承压及产业结构调整相关。例如,广东一季度外贸进出口同比微降0.8%,但消费与投资的协同作用仍支撑了经济增长韧性。

中西部消费增速“狂飙”,文旅与政策红利成关键

与东部形成对比的是,中西部地区消费增速表现抢眼。西藏以11.1%的社零总额增速居全国首位,湖北(7.3%)、河南(7%)紧随其后。这一现象背后,既有文旅经济的爆发,也有政策红利的释放。

文旅消费“点燃”市场:湖北一季度文旅收入突破1200亿元,贡献了全省消费增长的35%。武汉“樱花经济”带动餐饮、住宿消费激增,黄鹤楼等景区清明假期接待量同比翻番;河南依托“牡丹文化节”等IP,文旅消费同比增长18%。此外,成渝双城经济圈、西安都市圈等国家级城市群通过完善交通网络,加速了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汇聚,进一步激活消费潜能。

政策撬动升级需求:河南通过“以旧换新”政策刺激家电、通讯器材消费,相关品类增速分别达33%和76.2%。西藏则受益于电商平台“千亿扶持计划”,农产品上行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提速,农村消费增速较城市高4.2个百分点。

消费升级与区域协调:新趋势与新挑战

消费市场的区域分化,反映出中国经济的多重特征:

人口结构与消费观念变迁:中西部年轻人口比例较高,消费偏好更趋多元化。例如,西藏“Z世代”对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与政策协同效应:中西部地区高铁、5G网络覆盖率提升,叠加“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政策,缩小了城乡消费差距。湖北、河南等地县域消费增速已连续三个季度超过中心城市。风险与挑战并存:部分中西部省份消费增长依赖短期政策刺激,可持续性需观察;东部省份则面临如何通过创新业态(如元宇宙消费、银发经济)挖掘存量市场潜力的考验。

专家观点:消费“双循环”格局加速形成

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曾刚指出,中西部消费增速反超东部,标志着国内消费“双循环”格局的深化:“一方面,东部通过产业升级引领高端消费;另一方面,中西部依托人口红利和城镇化释放内需,两者互补将增强经济韧性。” 他建议,未来需进一步优化区域消费政策,例如支持中西部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并推动东部消费产业链向中西部延伸。

结语2025年一季度消费数据,既展现了中国经济的活力与潜力,也揭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命题。从广东的“万亿底盘”到西藏的“增速冠军”,消费市场的每一处跃动,都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随着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与新业态的涌现,中国消费版图的“东西竞合”值得长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