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T云这个事件是百度之前的营销策略。

2T云这个事件是百度之前的营销策略。

2T云这个事件是百度之前的营销策略。

前几年云盘抢占市场白热化,360云盘、腾讯云盘、金山云盘各种乱七八糟的云盘突起。

百度棋高一招搞了手病毒式的营销。

2013 年 6 月 21 日晚,各大论坛、微博、QQ 群上出现了一条广为流传的消息:

“百度云网盘的支付系统疑似出现了重大 Bug,所有付费套餐的价格变成了原来的 1/1000,1 毛钱就可以买一年会员,100GB 最高等级套餐也只要 5 毛钱,快去抢福利啊!!”

一时间网民炸锅了,不管之前有没有百度云网盘的账号,这会儿都麻溜地奔去抢购。

百度网盘的病毒营销“Bug”经过亲自验证,所谓的“Bug”的确存在。

原15GB、30GB、50GB、100GB 的套餐年费分别为 75 元、150 元、250 元及 500 元,当时的实际支付环节只需花费 0.08 元、0.15 元、0.25 元及 0.5 元。

现在看来,这起看似由 Bug 引发的网络狂欢,背后却是精心策划的一场炒作。

作为国内搜索引擎网络巨头,百度在众多互联网公司中的技术实力毋庸置疑,此前也曾经推出过电商平台有啊及支付平台百付宝,因此对于相比之下业务逻辑更简单的网盘支付系统,不至于出此纰漏。

即便的确因为工程师的疏忽而偶然马失前蹄,也不可能在早上 6 点问题发生、21日全天掀起网络热潮的情况下,经过数十个小时仍没能修复。

微博认证身份为猿题库、粉笔网 iOS 开发工程师的“唐巧_boy”在次日评说:

“百度云的‘价格漏洞’直到今天早上 6 点还没有被修复,作为一个技术人员,我可以肯定他们这次是做营销了。因为简单用 nginx 把支付页面重定向到维护页面这种事情几分钟就能搞定,只是改价格,整个 Bug 修复加上线正常也应该在 2 小时以内。”

百度官方对此并未发表任何意见,最终于几十小时后低调地“修复”了 Bug。

几天后的 26 日,百度对外宣布百度云用户量突破 7 千万人,并且正以每天 20 万人的速度增长。

至此明眼人都能判别出来,百度云的此次疏漏完全是一起“Bug 营销”,它借助了网民贪小便宜的心理,在短时间内获取了大量的眼球和转化,堪称精彩案例。整个传播印证了那句老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至于百度为此付出的成本,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高昂。

免费领取的网盘空间,如果不传文件空置着,那仅仅是个上限数字而已。即便是真的上传了大量的电影、音乐,在服务器上也只需保存一份,通过哈希码对照,很容易地知道用户上传的文件是否在服务端已经有过一份了,也就无须重复上传,实现了所谓的“秒传”。

每个新增用户的边际成本其实很低。

后来百度又索性玩了一场免费升级2T的活动,我记得好像是2014还是2015年,那时我苦于某些“影视资源”没地方存放,一看到百度这个活动、除了自己的原有账户,马上又注册了其他邮箱账号。两个账号内存达4T。

那么百度通过如此营销获得了什么呢?

大量的新注册用户:

作为本身可以“来了就走”的工具类的搜索引擎,用户登录并不是必要的,但若要发挥更大商业价值,就必须将用户充分沉淀下来。网盘恰好是一种极其适合获取用户身份的产品形态。

百度云网盘的铁杆粉丝:

在国内云存储大战日渐激烈的战况下,各家网盘数 G 空间的赠送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场。普通网民已经领取到麻木了。此时百度云网盘用一招看似意外的事故,激发了网民的主动性贪婪。让用户略微付出一点点代价,也能使获得的东西更显出价值,因此愈加珍惜。这比起出现可以直接免费领取空间的 Bug,更加高段。

百付宝的完整使用流程体验:

许多用户此前从未使用过百度旗下的支付业务百付宝,但为了参与本次活动,还是绑定了银行卡,激活了百付宝。有些网民正是通过完成了这次流程体验,了解到中国除了支付宝外,原来还存在这么一家同属巨头旗下的在线支付服务。

百度云网盘上大量的用户个人文件:

一旦东西上传上去,就相当于寄存在了百度上。有一些用户为了节省手机或电脑本地硬盘空间,会将东西上传之后,从本地完全删除,纯粹将网盘当成云端的备份来使用。于是使用百度云网盘的黏性会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