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朵夫长期投资,(https://xueqiu.com/9079093122/339523881)
前两天,我发了一篇文章:
更适合新手的理财思路
有个朋友回复我:
没钱可以理财吗?
我想,这可能是很多人的问题,那就是:
我现在每个月的工资,到手花完都不剩多少了,我需要理财吗?
我想理财,但财不理我呀~
这其实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
有钱了之后才需要理财,我还没多少钱,就不需要理财了。
这么想的问题在于,搞错了因果关系,很多时候:
不是因为你没钱,所以不需要理财。
而是因为你不理财,所以才会没钱。
这听起来,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
但请允许我武断一点这么说。
也请允许我拿我这个朋友举个例子。
(前提是我和这个朋友很熟了。
平时我也经常说他不省钱。
希望他不会因此生气吧🙏)
1
我们暂且称这位朋友为 W 先生。
我和W先生很熟,大概知道他的财务状况。
W今年 30岁。
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前两年买了房,父母帮忙出了一部分首付。
他自己也出了一部分。
这几乎花光了他几年工作攒下的积蓄。
现在,他每个月要还几千房贷。
扣除掉房贷和生活费之后。
W 觉得每个月都存不下什么钱。
但是,因为看到朋友买新车了。
前一阵,他也买了一辆欧阳娜娜代言的新车。
车也不贵,大概十几万吧。
当然,用了车贷。
现在 W 每个月要多还一两千的车贷。
看起来不多,但1年下来,单是利息就有 2000左右,一共要还 5 年。
前一阵,看直播时,W 先生又买了一台扫地机器人。
也不贵,3000多。
有了扫地机器人,少做很多家务,生活幸福感提高了。
前一阵,我和 W 聊天,他一直看手机,我说怎么了。
他说:我在抢李佳琦618的优惠券。
我说:你又要买什么?
他说:没什么,就囤一下今年要用的生活用品。
我问:你囤的东说西,真的都能用完吗?
W 说:也有没用完的,去年买的牙膏还没用完…
2
你发现了吗?
W 先生是一个不对支出做规划的人。
在他的视角里:
我每个月还完房贷、车贷,买完各种东西。
都不剩什么钱了,还理什么财?
但他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我上次说的:
把理财=投资。
其实,理财≠投资。
理财中很重要的一块,就是支出规划和储蓄规划。
也就是根据自己的收入,和储蓄的计划,
来规划自己每个月要花多少钱,存多少钱。
W先生,是一个不怎么做支出规划的人。
所以,看到朋友买车,他也想买。
他觉得自己需要买。
他也确实需要。
谁不需要一台车呢?
谁又不需要一台扫地机器人呢?
但问题在哪里?
问题在于:人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
问题在于:他的收入,他目前的财务状况,
支持他这么多的需要吗?
问题在于:他没有储蓄和支出的计划。
也就是,他不理财。
所以,他的支出只能根据需不需要来决定。
3
问题还在于:
「制造需要」这件事,恰恰是消费主义社会,最擅长的事情。
要知道,资本主义最厉害的地方,不仅在于制造商品。
而且在于,制造人们对商品的需求。
正如乔布斯所说:
「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
他们就发现,这是我要的东西」。
在扫地机器人被发明之前,人们不知道自己需要扫地机器人。
我的这位 W 先生朋友,正是因为缺少理财,缺少储蓄和支出规划。
所以,才会中了消费主义的陷阱,「被发明」了许许多多的需要。
如果继续不做理财规划,他可能会陷入消费主义制造的更多循环之中:
那就是跟随各种形式的广告,不断「被制造」出新的消费需求,
再不断挣钱,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当然,这个过程中,他得到幸福了吗?
他或许得到了。
但问题是,他也停不下来了。
当有一天,他想休息,不想工作了。
他可能会发现一停下来,就支撑不起自己这么多需要了。
当然,他有可能会一夜暴富。
(W 先生确实在买彩票。)
但一夜暴富之后,他又会产生新的需求。
他会需要更大一点的房子,更好一些的车。
需要去全世界旅游,满足自己好奇心的需要…
如果不做理财规划,无论赚多少钱,都不能把我们从这个
「刺激需求-产生消费-赚钱还贷-产生新需求」
的循环中解放出来。
4
那难道我们就不消费了吗?
当然不是。我也承认,消费,很多时候能提高生活质量。
但问题是,我们要分清楚:什么是我们真正的需求。
什么是我们被刺激出来的需求。
另外,我们要自己掌控消费的节奏。
就是,我要通过理财规划,自己掌控,我什么时候满足我的哪一项需求。
这样,才能保证我成为自己财务状况的主人,不会裹挟进消费主义的陷阱。
听起来有点抽象,对不对?
我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比如说,我也有很多消费需求。
刚装修房子时,我就觉得需要一台烘干机了。
因为长沙的冬天和春天很潮湿,梅雨季节,常常衣服晒不干。
但我一直忍住没买。
(顺便一说:W 先生刚装修时就买了洗衣机和烘干机套装)
我没买的原因是:我可以推迟这个需求的满足。
方法是,找到这个需求的其他替代方式。
例如,现在的洗衣机也有烘干功能。
虽然不如单独的烘干机好用,但也算够用了。
而且,我的晾衣架也带有吹风功能,梅雨季节也能用一用。
我就把这个需求推迟到:
等我存够XX钱了,再来满足。
还有,看 W 先生买了扫地机器人,我其实也很想买。
可以少做多少家务啊!
但因为我有支出规划。
我每个月的支出不能超过 5000元。
所以,买扫地机器人这一项,又被推迟了。
等我存够 XX+XX 钱了,再来买吧。
像这样的例子我还能举很多。
我想买,但还没买的东西有:
路由器。我家的路由器是装宽带时送的。
没那么好用,但对我来说,好像够用了。
只是卧室里的信号差一些,那就少在卧室玩手机好了。
等我存够 XX+XX+XX 了,再换路由器。
头戴式耳机。我一直想买索尼的头戴式耳机。
从 XM4 开始我就想买了,现在都出到 XM6 了,我还没买。
因为我有一个韶音运动耳机,也有苹果降噪耳机。
头戴式耳机对我来说,不是刚需,是享受。
我可以等到存款 XX+XX+XX+XX 时再买……
5
我每个月赚的钱,超过了 5000 元。
那剩下的钱去哪了呢?
剩下的钱,进了强制储蓄。
这是我的储蓄规划,就是:
每个月的收入,拿到手之后,先扣掉一部分,进入理财账户,进行投资。
比如说,如果你一个月赚 1 万块钱。
你的储蓄规划是一个月存 2000。
那你发工资的第一天,就把2000存入某个理财产品。
你就当自己每个月只赚 8000。
在这 8000 里,再去做支出规划:
还房贷多少,车贷多少,生活费多少。
如果还有剩,可以用来满足什么消费需求。
如果你推迟满足这个需求,是不是又可以多存一点钱。
又离提早退休近了一点。
这就是理财。
6
不要忘了,理财还有很重要一部分内容是:保险。
相对于富人来说,其实越是没钱的人,越需要买保险。
因为对富人来说,如果没买保险,得了重病,最多是多花一些钱。
但对于没钱的人来说,如果生了重病,这个病又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
那没有保险,问题就是看不起病,就是致命的。
但几个做保险的朋友也和我说,现实是:
越是有钱的人,越注重自己的保险;
越是没钱,越需要保险的人,恰恰越不注重买保险。
保险,恰恰是没钱的人,在生病需要用钱时,可以撬动的最大杠杆。
用一年几百,几千的价格,来保证万一出现重病时,自己至少不会看不起病。
这就是理财的必要性。
7
所以,写了这么多,我不是要推销某款保险。
只是想跟W 先生,还有和 W 先生一样的朋友们说:
不管有钱没钱,我们都需要理财。
理财,可以帮助我们逃脱消费主义的陷阱;
帮助我们掌握自己的财务状况;
帮助我们在意外发生时,让自己有份保障。
每一个人,都可以理财。
都可以对自己的储蓄、支出、保险和未来,进行规划。
这就是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