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片演员构成颇受指摘,原因正是一部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致敬的影片,其主演竟充斥着拿着外国绿卡或国籍的人。影片制作完成前的2009年8月前后,网上盛传了一份《建国大业》中外籍和港籍演员名单,其中列出了21名参演的外籍演员,韩寒曾在其博客中转载了名单一份20多人的名单[18]。片中明星的外国国籍和移民身份同影片的政治性是否和谐引起议论,如美国之音和博讯网等媒体报道归纳了这些网络上的言论。但事后查证的是,这份名单中列出的21名演员中只有9名实际参与了《建国大业》拍摄制作,而其中包括了2名获得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的演员;且名单中至少有15人的外籍身份并没有得到证实,而一些当事人如许晴,陈凯歌等还出面否认已加入外国籍。[19]例如一位署名“水晶”的作者日前在新浪网上说,《建国大业》的电影工程,怎么竟然由美、加、日、德等众多“外国人”为主承揽?作者表示,这种情况着实会让自尊比命更重要的国人感到“尴尬和难堪”。对此,北京电影学院资深教授黄式宪说,这是一种狭隘民族主义的观点。他说:“我认为,这是目前一种民众里面民族主义狭隘情绪的反应。一些中国人取得美国国籍回来拍这部片子,角色合适不合适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他的国籍。这是一个艺术概念,而不是政治概念。”
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史蒂夫·佛尔也持类似观点,他说:“娱乐产业正在成为全世界各国公民共同的工作领地,换句话说,这些世界公民就住在飞机场,他们家可以是世界各地的任何一个机场。”他说,在现代社会里,电影演员的国籍与演技正在变得越来越不相干,国籍在中国电影业中也面临这种趋势。就中国电影制作而言,现在有关中国题材的电影,正在呈现所谓“泛中国化”趋势,演中国题材的演员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
也有观点认为,建国大业所描写的是国共内战的党派狭隘斗争史,批评狭隘民族主义的外籍演员去表演描写狭隘的阶级党派斗争的影片是自相矛盾的。[20]
解释和澄清
编辑
2009年8月18日《广州日报》在谈及片中21位演员的国籍问题引发网友争议时,现为美国国籍的演员邬君梅说:“国籍、护照都只是一个符号,‘我是中国人’这个事实是永远改变不了的。”“我出生的时候是中国人,现在是中国人,到死我还是一个中国人,这是不会随着我的国籍问题而改变的。”邬君梅的言语遭到一些网民炮轰,被驳国籍护照只是一个符号,为何必要殚精竭虑去更改等。而针对网络盛传许晴为日籍,广电总局出面证实许晴已加入日籍的传闻是谣言。[21]
2009年9月18日,广电总局针对四名律师“申请公开《建国大业》演员国籍”的请求,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作出了答复并通报了《建国大业》影片主创者国籍情况,主要演员均为中国国籍,其他演员为客串演员,大部分属于中国国籍,符合《聘用境外主创人员参与摄制国产电影片管理规定》中国产影片主要演员中境外人员不得超过三分之一的规定。[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