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通信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对信号源的功率和工作带宽提出了高的要求。由于市场需求的带动,超宽带通信再次成为当下研究的热门。那么,什么是超宽带?标准组织有哪些?发展历程是怎样的?本文将具体介绍。
1.超宽带
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技术是一种无载波传输技术,顾名思义,它需要超宽的频谱来传输信息。在1989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第一次使用“超宽带”这一概念,并于次年明确了定义超宽带的概念:如果某个信号的20dB带宽在1.5GHz以上,或者相对带宽大于25%,那么这个信号就称作UWB信号。在2002年,美国联邦委员会(FCC)重新给出了UWB的概念:如果某个信号的10dB带宽大于500MHz或者相对带宽大于20%,那么这个信号就称作UWB信号。
2.UWB标准组织
UWB行业相关的组织主要有UWB联盟、FiRa联盟、全球车联联盟(CarConnectivityConsortium)、omlox和中国的精准定位联盟。
FiRa联盟建立了在IEEE802.15.4/4z标准的基础上的可互操作的标准,推动了UWB标准化的发展。
全球车联联盟推动了UWB在汽车领域的应用。2021年4月,全球车联联盟结合UWB技术发布了数字钥匙3.0规范。
omlox是将所有定位技术统一在一个开放的、可互操作的标准中。支持各种定位技术(如UWB、Wi-Fi、GNSS、5G、RFID、Bluetooth)的即插即用互操作性,尤其是UWB。omlox标准由PI(PROFIBUS
PROFIBUSInternational)托管。omlox推动了UWB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中国的精准定位联盟是2019年底在中国移动合作伙伴大会期间宣布成立的,旨在联合产业界打造“5G+位置”行业生态,服务于垂直行业应用落地,其融合UWB技术推进了室内外精准定位产业化发展。
3.超宽带发展历程
早在20世纪60年代,UWB就已应用于军事用途。
2002年,WiMdia联盟推出了第一个UWB规范,促进了个人局域网中设备之间的无线多媒体连接和互操作性。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允许在雷达、公共安全和数据通信应用中免许可使用UWB系统。
2005年,由欧洲国际计算机制造商协会(ECMA)公布ECMA-368标准,高速率超宽带PHY和MAC标准,多频带正交频分调制(MB-OFDM)方案
2007年,IEEE802.15.4a,从OFDM发展为脉冲无线电(UWBIR),无线传感网络(WSN)或工业物联网(IIoT)室内定位
2012年,IEEE802.15.4f标准发布,提供了LRPUWBPHY
2015年,IEEE802.15.4-2015定义了2个UWBPHY,HRPCh.16(802.15.4a/802.15.4-2011)和LRPCh.19(802.15.4f-2012)
2018年,UWB联盟成立,致力于UWB全球推广和普及,包括RF频谱和互操作性问题
2019年,FiRa联盟成立,基于IEEE802.15.4/4z标准,增强了UWBPHY MAC
2020年,IEEE802.15.4z发布,增强了UWBPHY和相关测距技术
以上梳理了超宽带的定义、国际组织及发展历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敬请关注三个皮匠报告的行业知识栏目。
本文由@2200 发布于三个皮匠报告网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推荐阅读:
什么是无线通信技术?有哪些?常见技术对比
散射通信系统是什么样的?设备重点生产企业介绍
中国信通院:2021年中国宽带发展白皮书(38页).pdf
云通信是什么东西?优势、类型与发展历程介绍
本文标签
超宽带 UWB UWB国际组织 超宽带发展历程